特别报道中国陶瓷紫砂领袖人物——顾永清_名家资讯

首页    名医访谈    特别报道中国陶瓷紫砂领袖人物——顾永清_名家资讯

特别报道中国陶瓷紫砂领袖人物——顾永清

(紫气东来)这款紫砂陶板有顾永清亲手制作亲自设计陶刻加彩刻精心刻制而成。为国庆75周年特别献礼!愿我们祖国伟大复兴!更加繁荣昌盛!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

微信截图_20240930093105.png

中央电视台新闻30分栏目组拍摄国庆75周年新闻电视。有外国青年结中国传统文化。我有幸接受外国艺术家拜师学艺。拜我为师传受陶瓷紫砂艺术。能把我国的陶瓷紫砂艺术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而努力!

为贯彻落实《关于实施中华艺术文化传承的意见》 精神, 表彰在艺术事业文化领域做出重要贡献的人与 机构, 激励社会各界关注, 特别报道一批为国文化发 展做出重大贡献的优秀艺术家, 本文报道的著名陶瓷 紫砂工艺美术大师——顾永清、 著名人民艺术家顾永清。

“粗胚淬火后,把把显峥嵘; 貌似泥为骨,敲之金玉声”,紫砂之美,在于其泥质天成、水火兼容、冷暖 相宜、不浮华媚世, 却能在岁月的沉淀中越发光彩温 润。在配以能工巧士的目营心匠,一把优秀的紫砂作 品,往往集壶泥、壶色、壶形、壶款、壶印、题铭、 绘画、书法、 雕塑、镌刻等艺术共融一体。上等的紫 砂壶甚至可比价黄金钻石,与商鼎周彝比肩,故有“人间珠玉安足取? 不及阳羡一抔土”的说法, 这里的阳羡, 就是如今的江苏宜兴。

爱紫砂者,内心也一定会对紫砂文化充满了虔诚和敬重。中华紫砂壶特级工艺大师、 紫砂技艺非遗传承人顾永清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追求陶刻与器形和谐统一, 每件陶刻作品都有着与众不同之处, 把紫砂艺术中的“韵味”、“余味”和“象外”等美感形象地表达了出来。多年来,顾永清坚守着传统艺人的认真与严谨, 因此其手造的紫砂壶在时光流转中依然保有古色古香,与工业化量产出的茶壶有着气韵上的本质区别。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顾永清的影响下了解并喜欢上了紫砂文化, 让传统紫砂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 彰显了新时代匠人精神的光辉与价值。

上世纪五十年代,顾永清出生于江苏陶都宜兴制壶 世家, 他的祖父顾祥和、 父亲顾炳根、 母亲陈玉仙都是当地有名的制壶匠人。此外, 他还受到中国制壶泰斗顾景舟的影响, 以及多位中国制壶泰斗和名师的指导, 这些前辈不仅教会了顾永清紫砂制作技艺, 还教会了他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 也让顾永清从小就以父母长辈和老师们为榜样, 立志要成为一个 “德为先、 能为上、行为善”的人。

俗话说“好铁要打钉, 好男要当兵”,1972年,当地街道武装部队鼓励适龄青年报名参军,二十岁的顾永清经过体检、 审核等一系列程序,于年底正式进入部队训练,成为了一名军人,曾在部队任职副班长、班长、代理排长。在军旅生涯中, 顾永清形成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钢铁般的意志,并加入中国共产党,誓愿为共产主义奉献终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 段经历让顾永清至今都为自己的军人身份骄傲,在以后的创造思路上,也不乏对党和国家的歌颂之意。退伍之后,顾永清以优异的成绩重新回到陶都宜兴从艺术,他努力吸取、学习前辈的专业技艺,认真揣摩古人和前辈壶艺造型中的神韵,从造型到工艺、从工艺到工具、从材料到加工、从制作到烧成、从传统到现代, 他多角度观察与思考,常常会为了一个灵感的乍现而立马行动。同时,受益于自幼就接触紫砂工艺的基础, 顾永清学习进步很快,他对制作紫砂作品所需 要的包括素描、 色彩、传统图案、现代构成、釉料及成型方法等知识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并将作品和生活融合,逐步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格。如在顾永清的老家无锡周铁镇,有三棵很大的银杏树,根据宜兴福胜禅寺里珍藏的《三国碑·祥瑞记》的石刻碑文以及明代古镇志《洞山志·风物考》中的记载,这三棵树是三国吴主孙权的母亲所种,寓意长寿和平。一千多年来,无论是天灾还是人祸,银杏树都傲然挺立了过来, 近年来, 清末的时候, 打雷曾把银杏树劈坏了一半, 太平天国时,一把大火使树干中间撕裂开来,竟然可以容纳二三个成年人站在树干之中 ……但是银杏树却越长越高大茂密,像守护神一样保护着当地人民。如今,古银杏树高可达23.7米, 树干最粗的地方, 胸围有3.4 米,整个银杏树撑开的树荫面积约有400平方米,约等于一个标准篮球场的面积,树上有一个天然平台,可以放一个八仙桌的面积。大树的下面, 就是周铁人 为之骄傲的“城隍庙”,传说此庙始建于明朝洪武二 年, 还是明太祖朱元璋下令敕建的。自幼听闻这三棵古银杏树非同一般的顾永清早就有必须把银杏树的传奇故事用紫砂来做成奇特作品、留存于世的想法, 经过多年来的努力构思设计,反复创作,“公孙树系列”作品已经有九件闻世,顾永清表示,银杏树是真善美的代言, 既可以代表爱情的忠贞和友情可可贵,又可以祝福老人健康长寿,还可以激励人们像银杏树一样适应力强,有所成就,能够通过家乡标志银杏树来让更多的人来了解家乡,并喜欢紫砂艺术文化,是自己 最自豪的事情之一,“公孙树系列”作品也会一直创 造、修正下去,和流传下来的美好传说、人民的生活结合, 让紫砂作品走入寻常百姓的大众生活。

饮茶之人,不可不知紫砂的美名。紫砂利茶,人养 紫砂,壶内藏乾坤,壶外品人生,便是生活与艺术的 相融。正所谓“天有时,地有气,工有巧,材有美”, 宜兴紫砂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性产品,当地紫砂泥矿 物微粒的双气孔结构,具有透气性能,泡茶不夺香, 能保证茶味的纯正、茶色的持久,暑天隔夜的茶也不 会变味。同时,紫沙泥中黏土矿物较强的吸附性和离 子交换性,对重金属铅、镉、铬、汞、铜和放射性元 素有吸附作用,并能够交换出锰及对身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可有效除去水中的氯和氟,同时可以使酸性水、  碱性水向中性水转移,调节水的 PH 值,长期使用紫  砂壶,可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每天喝一点紫砂壶泡  的茶水能舒活筋骨,能将放射性如锶类物质排出体外, 减轻对身体的危害。明代学者闻龙在《茶笺》中亦说: “摩掌宝爱,不啻掌珠。用之既久,外类紫玉,内如  碧云”爱壶者往往喜欢摩挲茶壶,其温润若豆沙之细  腻,沙砾之起伏,久而久之,紫砂自发温暖而内敛的  光泽,   “涵光华于朴厚,寄风雅于平常” ,能给予世  人美好的身心享受。正是因为紫砂兼具美感、艺术性、  实用性、健康性等诸多好处,紫砂艺术文化是更好的  物质投资、财富投资、和精神投资。顾永清才爱紫砂  成痴,凭借对中国紫砂陶瓷艺术的热爱与执着追求,  他荣获“中华紫砂壶特级工艺大师”的称号,并应邀  参加首届世界遗产博览会高峰论坛,在世界非物质文  化遗产博览会荣获十项“金狮奖” ,第二届世遗产  博览会荣获六项“金狮奖”等诸多殊荣。

守正创新,   雄浑激荡爱国情

永远怀着谦虚的心,永远贴近生活,这是顾永清的 艺术追求,也是他的人生准则。在很多人看来,艺术 大师都是神秘的,但是顾永清在生活中却十分平易近 人,在他看来,艺术永远不能脱离生活,紫砂艺术要 传承与创新相结合,并从生活中发现创作的美,触发 创作的灵感。无论身处哪个时代,想要扎扎实实地做 好紫砂艺术,都要向着历史的深度、社会的广度、生 命的力度和艺术的难度进发,向着广阔的生活与心灵 开放,贴近祖国和民生,把理想带入现实,用现实升 华理想,才能创造出能够打动人心的作品。

微信截图_20240930094022.png

将生活和艺术相结合,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 术创造,以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美学风格, 塑造更多吸引人、感染人、打动人的艺术作品,为时 代留下令人难忘的艺术经典,正是顾永清作品一贯的 风格。从事紫砂文化艺术的半个世纪以来,他创作了 《一路莲升壶》、《青蛙王子壶》,《一统真金》、 《富贵万年》、《中国梦一带一路系列》、《万载鸿 运莲蓬来》、《祖国山河一片红》、《孝行天下》、 《公鸡》、大写意画《五德之君》等诸多优秀的作品。 此外,顾永清与中国陶艺大师吴顺华、顾永清、著名 书画家李天翼三人合作,创作陶刻挂盘《物华天宝》, 该作品由松竹相映称,右下方有君子兰吐露芳香,体 现作品的和谐统一;在创作《祖国江山一片红》紫砂 壶时,顾永清精选精选珐琅彩工艺,在传统艺术上采 用了橘皮珐琅达到了较好的透气效果。壸的整体效果 气势华丽,技艺精湛。壶身圆润如珠,线条流畅,压 盖式,子母线严丝合缝长城造型工艺精致传神,让人 感受古城墙之古朴与神奇,不拘一格更是锦上添花, 壶嘴、壶把子气势非凡,壸底足部精巧典雅,古韵之 气扑面而来;为了歌颂党的英明领导和所取得举世瞩 目的骄人成就,顾永清创作了《步步高升紫砂壶》, 这把方形紫砂壶身重 1.38 公斤,壶身的一面雕刻有伟人毛主席诗词《沁园春 ·雪》,壶的上端雕刻有雄伟的 万里长城,寓意祖国的繁荣昌盛;在中国共产党建党 100 周年的举国欢庆之际,顾永清创作了《红军不怕 远征难》等九个紫砂艺术作品。在谈到传承与创新的 话题时,顾永清认为,传承与创新紫砂艺术是相辅相 成的,不传承传统艺术,祖辈留下来的优秀文化就会 缺失,传承好优秀的传统艺术,才能更好地去创新。

真正的大师从来都不会闭门造车,或者随便终止创 作。如今,已经年过七旬的顾永清与紫砂艺人、有关 高等院校等横向联合,想方设法地保留紫砂艺术和引 进行业人才,创立了宜兴市顾永清紫砂艺术研究所,创造和收藏了紫砂壶、紫砂盘、紫砂瓶等艺术作品。 为此,荣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功勋 章的 104 岁抗战老兵金传世在女儿金艳阳等人的陪同 下,专门来到了顾永清紫砂艺术研究所参观。金老喜 欢书法,早年受苏景由、于右任两位大师的指教,书 法娴熟醇达、遒劲刚正、布局合理、俊美飘逸。他深 深为顾永清的紫砂艺术魅力所感染,挥毫拨墨,书写 了“天下一壸”四个楷书大字赠送给顾永清先生,作 为回馈,顾永清将自己的心血之作《军之恋》紫砂壶 赠予了金老。两位老人聊起往日的峥嵘岁月,说到毛 主席在我军物资紧缺的条件下,创造性地确立了“支 部建在连上”“官兵平等”等治军方略的智慧,在说 到解放军进城、改革开放、新中国成立后在各领域取 得的巨大成就 ……令在场的人无不动容。

不啻微芒  ,造炬成阳满神洲

历史的光芒,照耀着今天的非遗;当代的创新,孕 育着非遗的未来。爱紫砂文化到如痴如醉境界的顾永 清,始终觉得自己还有很多事可以去做。在他的心目 中,做学问就如做紫砂,知理通趣,无有止境,也是 紫砂艺人该有的态度。尽管子女和身边的人多次劝顾 永清退休享福,但是他依旧奋斗在心爱的紫砂事业一 线,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力所能及地为社会服务。

“我的孙女跟着我学的可好了”,顾永清表示,自  己的孙女顾涵之今年十几岁了,在学校学习成绩优异, 自幼喜爱陶艺,从小就缠着自己教制壶,很像小时候  的自己,将自己的技术也学的很好。把制壶技术学精、学透并不容易,顾永清至今都记得以前学艺时的辛苦, 如最基础的打泥片,多打则泥门被打散,少打则泥门  还未“醒”……每一步细节都不能马虎,否则就会影   响到整个紫砂作品的质量。在传授技术方面,顾永清  讲课生动有趣,知无不言,曾为无锡新吴区硕放镇的  二十多位残疾人陶刻培训班免费讲课,让残疾人掌握  一技在手,能够自立于社会,并为社会的建设服务,  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在任教期间,顾永清将自己的  心得毫不保留地教给弟子,几乎算得上是桃李满天下  了。因为教的生动易懂,顾永清培养出很多优秀的学  生,其弟子如黄财金、顾建赟、徐清华、黄财荣等已  经成为了行业栋梁,让现代陶艺达到了崇高的艺术境  界,它把一堆平凡的泥土上升为一个艺术的最高层次, 以自身的独特艺术语言去丰富世界艺术的领域。在顾  永清看来,紫砂是门特殊的艺术,一定要靠师承才能  学会,在顾永清的人生旅途中,培养了许多弟子,师  父教徒弟,所谓是: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认真做  好传、帮、带。一代代的陶艺人就这样生生不息的传  承下去。就是要把思维方式、创作方向教授给徒弟,  教会他们如何去创新,把这份创新开放的思维用在艺  术创作、为人处世之中。同时,顾永清还经常参与国  内的大型公益活动,如帮助贫困学子,传授残疾人紫砂艺术文化等,于 2016 年 7 月参与“全球和平宣言 暨第二届全球和平经贸生态论坛”活动,被授予“世 界和平杰出贡献奖”。顾永清时刻都不曾忘记,除了 当代紫砂大师这个身份外,自己还当过军人,是共产 党员,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 关头豁得出来,是共产党员必须具有的、始终不变的 政治本色,更是顾永清自入党以后对自己一生的要求。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 深。在顾永清的身上,有“择一事,终一生,不为繁  华易匠心”的坚守,更有“阅尽千帆,依然沧海霁月” 的淡泊和豁达,他将心中的爱传递到了弘扬紫砂文化、 报效祖国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之中,从而让自己的艺术作品洋溢美感、闪烁智慧、传递信念,使千年的紫砂 文化在现代依旧充满着生命力,对弘扬中国精神,传 播中国价值有着深厚的影响,他是当之无愧的“人民 艺术家” ,更是现代工匠精神的杰出代表!

2025年4月12日 16:31
收藏